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透析
中华民族连续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中华民族文化,其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历史早已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有被虚拟化、削弱和边缘化的趋势。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未来中国将将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考和高考中的比重。如何理性理解和分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现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基础教育课程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透析
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纽带,是鼓励民族成员为民族生存和发展共同努力的内在动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种精神力量显得薄弱和不足。
1.社会发展削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我国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对国民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弱点或不足。即使国家多次发布相关文件,如2004年,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发布了《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10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13年,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但在教育实践中,传统文化教育一再被荒芜化、淡漠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经济意识和生存意识得到了提高,但同时,人们的利己主义意识和拜金主义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宣传。义利观扭曲,道德价值观偏离,文化信仰缺失。曾经的信仰家庭、文化国家和礼仪国家正遭受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带来的不道德和邪恶行为的痛苦,分解了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许多无形的障碍所切断,中华民族的灵魂被“名利”所吞噬。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经济发展不协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2.应试教育冲淡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急功近利,使本已薄弱的传统文化教育雪上加霜。首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许多学校以考试教育为导向,注重灌输学生知识,加强考试技能,使传统文化教育荒漠化,即使偶尔进行一些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身体上的棉花”――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乏民族精神、道德情感、人文培养的深入挖掘和解释,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教条、教义,失去真正的意义和教育价值,这是目前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其次,当前教育者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潭,没有自觉履行深入渗透传统文化的责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没有从中国文化的长远发展中考虑教育的目标,不同程度地放弃了教育者弘扬、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教学和评价中相对缺失。第三,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强。许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乏系统的规划和长效的机制。很多课程往往各自为政,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碎片化、孤立化、随意化,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有效性。最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资源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材料不足或闲置、教育吸引力弱、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制约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
3.外来文化影响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当今世界,商品、资本、文化一直在流动,互联网触角四伸,大量的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对于外国文化的入侵,我们似乎已经签署了所有的账单,无论好坏。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外国文化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尤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和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外国文化,但我们必须区分和接受外国文化。如今,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特别喜欢外国文化,简单地模仿,完全接受,放弃了民族文化的本质,严重缺乏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忧心忡忡地发现,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经把年轻一代带入了畸形和异化的领域。许多孩子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和情人节,但他们不知道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逐渐被遗忘;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但完全不熟悉我们自己的传统饮食文化;痴迷于看米老鼠、奥特曼、迷人的马,蔑视中国优秀的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痴迷于追逐李敏浩、乔布斯、科比,不认识岳飞、文天祥、焦裕禄等民族英雄。面对外国文化的入侵,投机性薄弱的青少年变得冲动、混乱和黑暗。当孩子们终于“现代化”时,他们的衣服、娱乐方式、生活习惯、观念和行为都变了。当一切都让我们感到陌生,失去民族本色时,是多么可怕啊!众所周知,民族是世界,民族是美好的,迷失自我是悲哀的。
4.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弱。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全社会传统文化的缺失密切相关。目前,智能手机和电脑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和公众手中。网络信息参差不齐,不良信息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尤其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就像“海洛因”一样,对他们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例如,由于长期使用电脑和手机,大多数人都有写作和忘记单词的困境;许多民间艺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蔑视传统礼仪;不知不觉中,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正在悄然消失。在文化市场上,包含暴力、色情、谋杀、吸毒等内容的出版物屡屡被查。甚至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也插入了许多低级媚俗的画面,给人们带来了大量有毒的身心信息。但我国社会监督部门打击力度不够,导致传统文化严重缺失。此外,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其地位仍局限于学校,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和多元化支持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趋势。
- 上一篇: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过程
- 下一篇:网络教育学生的特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