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道德情感
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应用是在国家实施教育改革的环境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方式。小学道德课程是一门基于儿童社会生活的体验课程,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经验和感知。它是一门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儿童自己的心感受生活的体验课程。因此,在道德课程的教学中意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道德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探索。
一、情感体验,加深感知,内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道德课堂是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评价标准,偏离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道德课程标准指出“道德教育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感悟社会。”儿童道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感知,从而促进道德品格的形成。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以生活经验为突破口,带动情感体验,内化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创造各种形式的场景体验活动,加深学生对道德概念和道德观点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体验道德情感,探索感知和内化道德,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我的家庭生活课上,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他们在课前养育父母所做的事情,了解他们从事的工作、家庭经济来源、家庭费用等。在课堂上,们交流了这些案例,我抓住了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体验家庭的温暖,知道他们的成长不能与家庭的照顾、爱和照顾分开,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发自内心的感激,激发学生孝顺父母,积极分享家务的良好动机。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制造“寻找商标国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经济角度了解世界。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调查经验:调查周围的物品,寻找它们,寻找它们“中国制造”完成调查表后,学生们在调查经验活动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另一个例子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指导学生使用书籍和报纸搜索、在线搜索、调查和采访等方法“科技在我家”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等待采访、调查和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知道科学和技术总是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学会从积极和消极的方面看待事物。
二、角色体验,促进理解和感知
在小学道德教学活动中,角色体验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学生被动消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不良情况,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模拟活动的个人体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在首都北京课上,我让学生调查收集北京的文物和现代建筑,然后创造情境:如果外国游客想来北京旅游,我希望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北京,请帮助设计一个“北京五天游”时间表,做一个小导游。让学生进行模拟角色体验活动,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一些模拟小导游生动地介绍乘客,一些模拟游客互相交流,班级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的角色,不仅对北京有更透切的理解,而且有自己的理解,优化课堂教学。
另一个例子是蓝天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弱势群体的生活不便,了解弱势群体的困难,了解如何帮助弱势群体,培养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小角色模拟活动:“一条腿走路”;“一只手整理书包”;“蒙眼取物”;“打手势问路”。让每个学生轮流体验这些体验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体验残疾人的现实生活,学生通过体验获得感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体验,指导道德行为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道理付诸实践,实现知行统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才能达到指导道德行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我家里发生的事情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与父母制定家庭节约计划,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再比如《算家庭账》之后,我设计让学生在家里“当一天管家”体验家庭作业,帮助他们了解家庭生活的成本,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意识到应该自觉养成节俭的态度和习惯,懂得用实际行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另一个例子是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则。我让他们以团队为单位,在课堂外进行调查,找出校园和社区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现象,并尝试制定一些规则。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探索和对生活经验的理解,从外部规则的服从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引导道德行为、延伸教学内容的目的。
总之,与传统的讲解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体验式教学策略在道德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教学方法有趣,使学生的理解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它可以变灌输为感知,变说教为体验,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道德需求,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潜能和创造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情感、意义和行为的全面发展。
- 上一篇:舞蹈素质的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
- 下一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