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方法
科技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应从中小学教育入手。通过多年的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和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专题“渝东北农村高中科技创新教育模式校本研究”,探索了科技创新教育强化一个理念、拓展两个空间、抓好三个结合的有效措施;研究了科普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兴趣小组突出特色、展示科技竞赛优势的“金字塔式”三级管理机制;总结了“一普、二特、三赛”、“一抓、二放、三牵手”、“打基础”→提兴趣→挖潜质→扬特长→创新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策略。
一、科技创新教育管理
学校成立了与学科教研组平行的科技教育综合教研组,形成了一支强大而广泛的科技辅导员队伍,配备了25名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制定了各项科技教育规章制度和评价方案,充分激发了教师从事科技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了生动的科技创新教育氛围。“播下科学的种子,点燃创新的火焰”是贯穿我们整个科技创新教育过程的纲要。我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加强一个概念。加强科技特色教育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2)扩大两个空间。拓展校内外科技教育活动空间,拓展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空间。(3)注意三个组合。注重科技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有机结合,注重科技创新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注重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有机结合。(4)科技创新教育管理实行“金字塔式”三级模式。也就是说,科普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兴趣小组突出了特色,科技竞赛展示了优势。(5)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上,实现两个整合。即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课程、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
二是科技创新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科技创新教育以“一普、二特、三赛”的方式进行。一般:科普教育,普遍参与。二特:地方特色,学生特长。三场比赛:校内科技比赛,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我们的策略是“一抓,二放,三牵手”。我们的方法是:“打基础”→提兴趣→挖潜质→扬特长→搞创新”。一般:科普教育,普遍参与。科普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生普遍参与。科普教育是科技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起点,是我校科技创新教育的“金字塔”基础。我们的做法是播下科学的种子,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教育。科技教育综合教研组试行科技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二是开展人文科普和自然科普科普讲座、科技教育视频展示、科技模式展示、科普园林活动和科技表演。同时,利用科技厨房窗口、科技板报、科技创新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实验室,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举办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教育讲座,如科学与人文、科学发明故事、科技创新世界、科技创新竞赛、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术等。科普教育以人为本,贯穿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建立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二特:地方特色,学生特长。我校是渝东北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没有城市学生见多识广,缺乏科学知识,没有发现自己的特长潜力。因此,我们将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使科技创新教育进入课堂。一是科普教育与学科课程的融合。二是科普教育与科技创新教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与学科研究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课程,由专兼职科技教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能。科技教育综合教研组试行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教研组成员每人每期5个以上教学计划备查。根据当地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们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将科技教育与兴趣活动相结合,是“金字塔”管理结构的中层。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创意、网页制作、计算机漫画、平面设计、创新思维(DI)挑战、智能机器人足球、智能机器人灭火、虚拟机器人足球、航空模型越障、四轮驱动赛、航海模型对抗等科技兴趣小组。积极组织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各科各类科技兴趣活动,引导学科学习实践。三项比赛:组织校内科技比赛,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科技竞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展示学生的特长和优势。从而将科技创新教育植根于沃土,这样的科技创新教育肯定会取得成果。因此,每期举办校级、各类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积极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各级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竞赛。校园开展了“徽章设计创意竞赛”、“创意框架”、“创意笔筒”、“让创意成为现实,让想法成为现实”、“飞科学梦想,激发创新潜力”、“播下科学种子,点燃创新火焰”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科技论文、科技创意竞赛等活动,点燃学生创新火焰,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为减轻学生负担,我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的原材料全部由学校承担。我们以竞赛促进科技创新教育,以竞赛为契机,广泛宣传,大规模培训,筛选优秀学生参加竞赛,促进科技创新教育。做到“一抓,二放,三牵手”。一抓:科技创新教育层层抓,从学校、年级、班级抓出具有科技创新特色的学生。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科技创新智慧,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习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的科技创新理念。三手牵手:根据学生的创新理念,教学生完成科技创新作品的设计和制作。在重庆科技模型大赛中,一个项目有时会有100多名学生参加培训。在培训中,我们注重兴趣与竞争、参与与与获取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电模培训,从电子技术与生活、电子技术发展、电子技术与国际发展与展望、电子技术基础、元器件理解、电子元器件功能与功能、电路基础、整流电路、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电子模型竞赛介绍、电子模型竞赛规则学习、电路组装等综合培训,即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完成科技模型竞赛的培训。
三、管理和战略的经验成果
(1)教育就是当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学到的一切,剩下的就是智慧和能力。读书好,创业不一定好;考试高手,不一定是创新高手。因为这些人没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和能力。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和能力才是自己的,永不失去。科技创新教育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入手,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到智慧和能力的转变。(2)创新是人与生的本能,是人的天性。教育就是点燃、培养和发展这种本能和天性,而不是扼杀它。在高度文明和发达的今天,科技创新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科学和创新的需要,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智慧和能力,为未来成为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3)通过研究,我们总结出“打基础”→提兴趣→挖潜质→扬特长→创新农村中学科技创新教育方法。为我校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上一篇: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 下一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