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象力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学者S·阿里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想象力是一种精神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想象力总结了世界上的一切,促进了进步。”正是有了想象力,人类才能超越传统思维的约束,突破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局限性,以大胆而奇特的方式创造性地探索要解决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想象力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思维品质。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激活文字,创造形象
中国教科书只出现在学生面前。如果你不展开想象力,不知道如何重新创造,那么它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生动的图片。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创造的艺术理念,不仅没有乐趣,而且很难理解作品的意义。科林伍德在《艺术原则》中指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不是看到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一些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力,通过文字看图片,通过语言看生活,进入作品,获得生活感知和美的享受。
比如读郁达夫的《故都秋》第四段“北国槐树”,也是一种能让人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不是花的落蕊,早上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只能感觉到一点微妙而柔软的触觉……”如何激活这段话?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的动作?为什么作者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而是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加上“也”字,似乎与另一种场景相比,这种场景是熟悉的,那是什么场景呢?于是学生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调动了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雪花似花不花”、“雪后观景”。虽然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槐树,也没有看到秋天槐树的雄蕊,但通过想象,他们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秋天的早晨,作者起床打开门,惊讶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雄蕊铺在地上,所以就像早上醒来,发现晚上静静地下着大雪,带着快乐和好奇的童心,踏上几只脚,却发现“没有声音”,不像雪会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然后拿起一个,闻一闻,“没有气味”,像雪一样清爽;扫了一会儿,只留下“扫帚丝线”,槐花悄悄地走了,“树叶知道秋天”,一种悲伤蔓延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们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作品中美丽的艺术理念,感受到了故都秋的清晰、宁静、悲伤的魅力。?
另一个例子是欣赏朱自清的《荷塘月光》第四段:“在蜿蜒的荷塘上,你可以看到田野的叶子。叶子很高,就像亭子里舞者的裙子一样。”我让学生们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看到的,把荷叶和芭蕾舞女孩结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的荷塘:郁郁葱葱的荷叶,荷叶片相连;因为水很高,就像亭子里舞者的裙子,像美丽优雅的芭蕾舞中舞者的裙子——所以安静的荷塘变成了一个动态的舞台,舞者们穿着绿色的裙子,跳舞,轻轻地旋转。随着想象力的疾驰,学生们进入了月光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死亡的文字成为了生活的形象,他们的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和学生,他们的生活经历、文化遗产、思维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达到一个水平,有时很难超越。在教学中,我们需要用想象力在中间架起一座精神桥梁,让学生接近作者,与文本交谈,从而实现精神交流内涵的感知。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未来五年,我妻子来了,时到轩中,从余问古事,或靠几本书。我妻子归宁,述诸小妹语说:“闻姐家有阁子,又什么是阁子?乍一看,这些话并没有正文那么诗意,充满情感,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象力,搭建桥梁,作者才会觉得这是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女孩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人说是为了扣题,有人说写了夫妻情深。学生们回答的是而不是完全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靠几本书”,妻子从作者那里听到了许多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的书中看到了世界。她的视野开阔,精神生活丰富充实。所以当她回到母亲家时,她自豪而感兴趣地向女孩们讲述了阁楼里的生活,这引起了女孩们的羡慕和对阁楼里的阅读生活的痴迷。这样,就有了女孩们的问题:“什么是阁楼?不仅如此,作者的名利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就是为作者种植的祈祷和祝福。因此,对于妻子的死,作者极为悲痛。“我妻子的死房间不好”,一些学生用他祖父母深深的爱来生动地解释深深的感情,说他祖母死后,祖父没有改变祖母最喜欢的家居家具。归有光的笔法不禁让人想起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中间做出适当的指导,就很难找到水下八分之七的精彩。?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骗我老无力,忍能为对面的小偷,公开抱茅入竹……”那些村童竟然公然对着愤怒的老人做小偷,拿起稻草,笑着大摇大摆地走进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你不仔细想想,不想象,你会觉得杜甫真的很幽默,描述了这么搞笑有趣的场景。如果你问:“一根稻草都需要,而且是‘群童’,那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立刻想到了“贫困”,然后一点点拨打,想到了安史之乱后人们生活和世界贫困的整个局面。正是因为家境贫寒,这些群童才“当面当小偷”,带走了今天被视为垃圾的茅草。因此,学生们意识到这些都是结局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痛苦来表达“世界上的穷人”的痛苦,展现了社会的痛苦和时代的痛苦,最终被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怀所感动。
- 上一篇:计算教学情境创造中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学校教育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创新者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