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标上加强关怀能力的培养
现代西方公民教育理论表达了强调公民同质化的倾向,即通过确保社会上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公民身份和平等的社会地位,遵守同样的公共规范,建立同质公民的社会。女性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兴政治思潮,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和质疑。他们认为,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包括有色人种、少数民族、宗教少数民族和同性恋群体,虽然也具有共同的公民资格,但他们仍然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共同文化”之外,因为这种“同质化”的公民缺乏对个体差异和个人情感经历的认可。因此,他们建议将差异群体的特殊利益纳入正义价值的范围,从倾听女性在道德上的不同声音开始,注重培养差异化的关怀公民,并将这种关怀理论从私人领域引入政治领域,应用于和平实践,为当今倡导多元诉求的公民教育提供新的理念。
1、教育目标上加强关怀能力的培养
自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实施标准化考试以来,对教育目的的认真讨论越来越少。教育的经济功能影响了人们的视野,学校已经成为个人职业成功和国民经济繁荣服务的工具。因此,大多数学生既没有获得任何实用的知识或技能,也没有建立对未来工作的欣赏和热爱。
就中国而言,我们的教育目前非常重视学业成绩。即使有所谓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将德、智、体、美、劳等转化为分数来计算综合分数。正如诺丁斯所指出的,“教育没有最终的产品——没有人能在接受教育后成为完美的人。然而,教育将培养那些向我们展示进步和成长的人,只有一个学会关心的人才有这种进步和成长的张力,追求和实现生活的幸福。”虽然关怀被视为女性特征,但它并不是天生的心理特征。虽然人性中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感,但真正的关怀能力需要培养和学习。我们目前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能够感受和学会关心的人,包括关心自己、身边的人、陌生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动物、植物和地球、人类创造的物质世界,最后是关心知识。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培养的人才。
二、教育过程注重“情境化”,融入师生“个人经验”,让学生发出声音
妇女主义关怀伦理学认为,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与人们的情感、态度、兴趣、个性、价值观和世界观密切相关。知识应与学生的个性、情感、兴趣、态度等有关。传统知识论以获得普遍、中立、客观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主张人们应消除主观、情境和个人价值观,形成理性、基础、客观的认知模式,忽视个人内心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课堂知识的生成性,将学生的学习与生动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优秀的文化相结合,将知识的教学与能力的培养与关怀人格的发展相结合,使整个课堂从预设的封闭式转向生成整合。通过这种立体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情境,带入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直接快速地理解和观察课程内容,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化人格培养。这就要求师生平等对话,而不是老师的居高临下的训练,让学生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三、在教育环境中营造关怀课堂和学校
1.打造关怀型个性化课堂。大学课堂往往不是个性化的,老师不知道学生的名字,大课堂让学生感到孤立。在学生眼里,一个好的教授应该平易近人,善良友好,渴望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积极提问。对此有以下建议:(1)鼓励学习小组的使用。这种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女孩,使她们有机会平等地参与和合作。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鼓励成立研究小组,也可以根据小组分配任务或工作。(2)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为了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友谊,教师试图在课堂上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提问之前,让学生和同桌讨论几分钟,这样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接触,又能让他们理清自己的想法。(3)多做写作训练。利用写作工具学习理解与合作。(4)重新布置教室环境。把桌子放成U形,如果是小班,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在教室里形成一个非正式、人性化的联系平台,通过改变走廊的空间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5)自觉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小型化的趋势下,仍能给学生一个生动、快乐、独特的教学过程,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充满渴望。(6)为学生提供课外接触教师的机会。教师可以邀请小班或学生组的学生到小教室或自己的办公室就某个话题进行非正式的讨论,或者讨论课程的某个部分。ii
2.学校各部门共同努力,服务学生关爱学生。学校的所有教师、管理者、教育环节和课程都要肩负起教育人的重任,真正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应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学生权益保护的关怀,学校要建立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开通权益保护信箱和网络,尽可能畅通渠道;建立学生投诉委员会,让受处罚的学生有投诉的可能,这本身就是对他们实施关怀教育的过程。其次,学校后勤管理也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学生住宿、餐饮、旅游等方面要体现对学生的关怀。第三,要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多渠道关心贫困生的实际问题,鼓励他们自尊自强,努力学习,依靠知识改变命运。最后,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
3.营造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要在关怀品质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会从此到彼,接受自己,善待他人,把学习知识和做人融为一体。我国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了“爱与感恩”教育的主题,这与关怀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通过艺术节、科技节、社区文化节等活动,诱导和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心理潜能,为学生提供提升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比如,他们还可以通过举办售票性质的学生爱心音乐会来资助困难学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加强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到社区、基层、农村,拓展视野,感受福利院、社区和普通人的生活,懂得理解和责任;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学会关心他人、社会和自然,同时了解自己,磨砺意志,增强身心,增强主体性,成为真正的关怀型学生。
- 上一篇:汉代女教育思想
- 下一篇:“素质”和“素质教育”的定义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