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电教活动和电教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外历史上的教育理论,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在陶行知的一生中,他实践并致力于教育实践。先后创办了小庄师范学院、山海工程学院、育才学校、重庆社会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也是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先驱。他尝试用幻灯片、电影、无线电广播等先进技术手段推进平民教育,利用现代媒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陶行知的电子教育思想和行动是我国早期电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篇章。
陶行知的电教活动和电教思想
南京金陵大学是中国电影教学的先驱。1903年,学校在教室里使用电影进行教学,并组织学生在周末放映电影进行娱乐,开启了“校园电影”的先例。当陶行知于1911年进入金陵大学时,他成为了“校园电影”活动的积极分子,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后来,他去了伊利诺斯大学,感受到了科学进步的巨大力量。留学回来后,他提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电化的世界;毫无疑问,未来的中国也必须创造一个电化的中国。”。
1923年,闫阳初先生在嘉兴开展“千字课”识字运动时,采用了幻灯教学的方式。当时,陶行知去参观,深受感动。他注意到“幻灯放大字画,映在室壁上,同时熄灯,让所有学生注意阴影;然后让大家在墙上看故事,看字读字音,看形状,听声音,听人说话,这样他就可以练习口、耳、眼三部分,这样他就可以写、认、读,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看看他们学生的反应,很有活力。两个月前,如果一个字都认不出来,就可以在这里写和认出来,比在长沙和烟台使用教科书快很多。在此后的平民教育中,陶行知一直非常重视幻灯片、电影、无线电广播等手段在教育普及中的作用,成为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4年11月,冯玉祥将军特邀陶行知到他的部队为战士上千字课。为此,陶行知专门组织编写了《军人千字课》一书,并将相关内容拍成幻灯片。这次用幻灯教士兵识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冯玉祥将军和广大战士的称赞。当时,幻灯片作为辅助教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陶行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采用了边使用、边改进、边改进的方法。1924年,他在《平民教育概论》中对平民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材教具提出了改进意见。对于组织形式,他主张采用平民学校、平民读书处、平民问字处三种形式,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对于平民学校的组织形式,他指出:“这采用班级制度。大班一二百人以上用幻灯片教学;小班三四十人以上用挂图、挂课教学。对于教材和教具,他指出:“辅助教具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幻灯片,现在青年会努力改进,总是要特别便宜;二是挂图,比幻灯片便宜,适合小班使用。
1933年冬天,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为了让学生在抗日救亡斗争中锻炼成长,新安学校校长王大志计划成立新安旅游团,在全国各地宣传抗日形势。今年早些时候的9月,陶行知在致王大志的信中提到:“活动电影是农村教育最重要的工具。我已经死了七年了,还没有得到。总之,如果我得到这个东西,它肯定会去淮安。”。后来,陶非常支持新安旅游团的工作。他捐赠了母亲去世后的人寿保险500元,购买了电影放映机、汽油发电机和128松湖战场照片。、《民族史》等电影一起送给了新安旅游团。
在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的关键时刻,陶行知将人民教育转变为战时教育,通过各种手段开展战时宣传教学工作,尽可能使用电化教育手段,取得最大效果。“在行动中获得解决国家困难的真正知识,立即传递给公众,使其在解决国家困难方面发挥作用。推动报纸、杂志、戏剧、电影、说书人、无线广播积极宣传民族解放。”“几种有效的宣传方式……其次是唱歌、说书、双簧、金钱板、茶馆。如果你能得到电影、留声唱片,你也应该充分利用它们。”
陶行知重视无线电播音教育的作用,成功地将其与平民教育相结合,成为推广普及教育的利器。1933年3月,陶行知在汉口市第三小学指导小先生工作,租用汉口广播电台设立“小先生普及教育讲座”,“每三周第六学日下午5:00至5:30,我校小先生普及教育先锋团的导师和小先生将担任一次演讲或报告”。同年4月,陶行知租用上海中西医药大学无线电台播放教育节目。从4月10日开始,每天中午12:30播放,每次半小时,包括千字课、唱歌、自然科学和世界大事,在教育普及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陶行知非常重视电子教育经费的保障,并考虑成立专门的机构。在陶行知制定的《4万中国人民倡导民主教育初步计划》和《宝山县观澜义务教育急成计划》的预算中,他非常重视电子教育经费的保障《4万中国人民倡导民主教育初步计划》在“学校设备采购”项目中,广播、电影等教育设备的投资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在《宝山县观澜义务教育急成计划》的资金预算中,陶行知将无线电收音机、留声机等设备的预算列为“必不可少的资金”。1935年,陶行知先生在《中国普及教育计划讨论》一文中建议,“设立中央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局,研究制造无线电收音机,免费分发全国各县、农村、市、镇的教育场所,并在适当的地方设立广播台,从事广播现代知识”。
陶行知先生是“教育救国”的实践者。他认为“办学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如果我们不从办学开始改造社会,我们就不能改变人们的心;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人们的心,我们就不能彻底改变社会。另一方面,办学不包括社会转型的使命,就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愤怒。所以教育就是社会转型。他希望通过教育“改造人心”,然后“改造社会”,最终完成民族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利用媒体手段推进平民教育,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利用电子教育手段开展救亡宣传,都是“通过教育进行社会转型”的一部分。他的电子教育思想与社会转型思想完全融合。
- 上一篇:实现老年教育发展的意义
- 下一篇:陶行知和我国早期电化教育的产生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