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教育论文>>教育理论探讨教育技术创新本质

探讨教育技术创新本质

作者:毕业论文网时间:2024-01-01 21:40:00阅读:122来源:本站

探讨教育技术创新本质


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互动融合,具有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重属性。探索教育技术创新的本质,不仅可以总结教育技术创新活动的经验教训,还可以从技术创新哲学中找到灵感。技术创新哲学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创新认知与创新实践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创新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过程”。[4]因此,从教育技术创新主体与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的角度,阐释信息技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把握教育技术创新的本质。


(1)教育技术创新的性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创造性动态塑造


首先,教育技术创新是塑造“新信息技术”的过程,以满足教育的需要。事实上,信息技术必须根据教育的需要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进行改造,才能真正融入教育关系,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例如,“开发教学技术的新‘产品’,不在教学第一线反复试用和改进,难以推广和产品化;设计新方法,不在教学第一线反复试验,难以认可;提出新模型,不在教学第一线观察和长期跟踪,难以普遍。”[5]可以看出,教育技术创新是根据教育需要塑造“新信息技术”的过程。


其次,教育技术创新是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教育”的过程。教育技术创新不仅是创新个人和技术团体的行为,也是许多教育组织的集体行动;不仅受信息技术的影响,而且受教育体系的约束;不仅包含各种教育因素,而且面向互动的教育关系。在此过程中,教育技术创新通过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来构建“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并不孤立,而是融入了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等教育要素,体现在教育关系和教育环境的各个方面。因此,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功能逐渐成为教育的要素,不断影响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如果教育技术创新被视为一个过程,那么其结果就是实现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化教育。


最后,教育技术创新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动态塑造过程,是信息技术与教育协同进化、创造性结合的结果。“创造力是主体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主体本质力量的表现,即主体在改造对象过程中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过程。[5]教育技术创新的创造性包括理解的创造性、信息技术的创造性和教育的创造性。其中:理解创造力是指克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思维趋势,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效果;信息技术创造力是指超越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习惯,以新方式设计开发信息技术;教育创造力是指克服教育环境对教育技术创新的抵制,引导教育接受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经过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创造性动态塑造,信息技术不再是原始的信息技术,而是教育需要改变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是以前的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教育。


(2)教育技术创新内容:教育技术创新主体与教育对象的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创造性动态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教育技术创新主体借助特定中介了解和改造教育对象的结果。其中,教育技术创新主体是指具有创新能力从事教育技术创新活动的个人和组织;教育技术创新对象是指教育技术创新对象的活动;教育技术创新中介是指教育技术创新对象的方法和手段。[7]


在教育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主体建设教育对象和创新中介是主动因素;教育对象和创新中介限制了创新对象,使创新对象必须遵循教育对象的规律。教育技术创新主体和教育对象相互依存和作用。一方面,教育技术创新主体了解教育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为创新行为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育技术创新主体改变了教育对象的物质形式,以尽可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从创新主体和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创新是创新实践、创新认知和创新评价的统一。[8]


首先,创新实践是教育技术创新主体积极、创造性地改造教育对象的物质活动。在教育技术创新过程中,教育对象不会根据教育技术创新主体的要求积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教育技术创新主体与教育对象的相互作用表现为转型与转型的实践关系。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教育技术创新主体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的需要。教育技术创新的创新实践构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方式。从活动内容来看,它是一种反映教育需要的实践活动,使信息技术从潜在形式转变为明显形式。从活动过程的角度来看,应建立更高效、更有效的信息技术开发系统。从活动结果的角度来看,它实现了教育环境中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新转变。


其次,创新认知是教育技术创新主体在思维中对教育对象的反映和构建。“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不断产生知识并不断发展的‘流’。”[9]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知识可以使用,必须产生新的知识。因此,教育技术创新是一个应用现有知识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认知过程。在教育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认知与创新实践相互作用。创新认知以创新实践为基础,创新实践以创新认知为基础和指导。因此,创新认知的基本任务是在掌握教育需求和信息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技术的“什么创新”和“如何创新”。


最后,创新评价是教育技术创新主体对教育对象在经济、技术、教育和文化方面价值的理解。与理解教育对象的“是什么”不同,创新评价注重揭示和构建教育技术创新的价值。创新评价活动贯穿于教育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评价、开发阶段的原型评价和应用阶段的效果评价。它是在信息不完整、持续时间和目标多样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行为。只有通过创新评价活动,教育技术创新主体的思想、目的和信念才能作用于教育对象,促进创新目标的实现。


在教育技术创新中,创新实践、创新认知和创新评价始终相互作用和依赖。其中,“创新实践作为主要和基本内容,但依靠创新认知为其提供充分的知识基础,需要创新评价为其提供适当的目标方向。”[10]因此,创新实践是教育技术创新的基础,创新认知是基础,创新评价是灵魂。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教育技术创新的内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