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要重视学生人格心理素质的发展
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不仅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更体现了古今中外灿烂的思想精髓,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教师要善于因文释放,让学生接受这些作品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修养。
1、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国主义一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道牧民》提出了这一观点,即“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感人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感染学生。只要教师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比如《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用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里、《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赞美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科书中的许多章节都充满了强烈的家庭氛围,语文不应该成为枯燥的说教,只有使用文本,结合学生自己的现实,感动,才能理解。“背”让学生感受到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个四口之家一起散步互相尊重,让强烈的家庭感情,学生学习不仅感动,而且羡慕,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他们的家庭更和谐。羚羊木雕可以让学生学会友谊,强调友谊。在家乡,“我”和飞跃土壤之间厚厚的隔膜和“我叔叔余勒”以金钱为标准来衡量兄弟关系的酷世界告诉学生友谊和家庭的价值,失去这两种感觉是多么悲哀。学生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他们享受的家庭和友谊,回忆他们错过或忽视的家庭和友谊,自然变得特别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大多数学生生生活在环境优雅的社区或农舍建筑中,条件良好,但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很容易形成孤独和抑郁的心理。中国教科书充满了良药。“紫藤瀑布”是生活的赞美诗,“花和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穷无尽的。”引导学生乐观地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的得失,错过并不重要,关键是积极,热爱生活,抓住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教育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人逐渐忘记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平庸、无志的人。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展示这方面的美德。比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辛,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评了贪图安逸的生活态度,倡导忧患意识;《节俭养德》理解节俭的重要性,理解“富裕贫穷”的原则。
2.助人为乐,严于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思想,也是汉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例如,课文《窗户》讲述了病房里靠窗户的濒危患者为另一位患者编造的“窗外风景”,只是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给他人带来一些快乐。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例子,非常有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小说时自然会受到感染和影响。“更宽容”告诉学生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让步,互相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的性格。
3.道德情操和生活修养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对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有益,那么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本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作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完全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在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忧而忧,后天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没有死亡,留下丹心照汗青”等,这些著名的汉语教材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要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就要弘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周总理――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一篇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的影响外,外国文学的选文也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英雄的思想言行,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比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中的船长都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与作品中的文字密切相关,分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表现,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爱的纪念碑,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要重视学生人格心理素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丑、善恶、健康腐朽往往交织在一起,对学生人格心理素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好坏,区分精华和糟粕,在“分析”上下功夫,及时诊断和治疗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人格心理素质,促进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人格心理素质的发展。这种人格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热爱生活、热爱人民、事业心强、社会责任感强、正义感强、集体荣誉感强、民族自豪感强等情感目标建设。;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人格发展目标建设;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
教科书中有许多内容反映了积极的人生观。《十三岁的机会》讲述了中学生田晓飞13岁进入北京大学的梦想,激励学生早期雄心勃勃,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贝多芬传》教学生如何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坚定意志,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奉献与快乐》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以实现他们的理想。简而言之,教科书充满了优秀道德的光芒,只要充分利用它,学生自然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质量,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德育在教材中有很多体现。只要适当使用和引导,语文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文化素养更高,而且道德修养更高。
- 上一篇: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 下一篇:网络语言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