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
1、教育经济发展的内在运行机制
每个地方的教育经济发展都遵循一定的循环运行机制:将资金投入教育、教育培养人才、人才自主创新研发科技成果、科技投入生产带来经济效益,然后将经济效益的成果部分投入教育,从而相互因果循环发展。一般认为,只要资金投入其中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就可以呈螺旋式进步发展。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教育是否必须产生人才,人才是否必须带来科技成果,科技是否必须转化为经济效益,教育投资越多,经济效益就越多。也就是说,在这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有不稳定的因素。一旦某个环节运行不好,循环就会脱节,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就不能最大限度地有效运行。
二、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现状
(1)教育投资体系并不完善。目前,民族地区生均教育费用相对较低,教育资金投资相对较少。教育主要依靠国家政策给予的大量优惠和援助,轻视自主发展。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盲目利用国家政策的帮助,盲目重复教育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个问题反映在教育经济发展的循环机制上,实际上阻碍了教育环节中经济效益的成果。
(2)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不发达,人才市场不健全;人才往往选择自然环境好、经济发达的地区实现自身发展,导致民族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当发达地区以其强大的“引力”吸引了大量人才时,西部地区却遭受着“人才流失”的痛苦。这一问题体现在教育经济的循环运行机制上,即阻碍了人才创新技术的离开。
(3)科研成果不能迅速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虽然民族地区一些地方的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但随着试验阶段和专家审计的完成,大部分成果被搁置。这不仅浪费了国家资金,而且埋葬了科研人员辛勤工作的价值。这一问题反映在教育经济的循环机制上,即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经济效益的环节受到阻碍。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
(1)重视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非平衡发展现象较为突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优先发展教育,积累人力资源,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素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人民,发展也取决于人民。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民的第一精神,走共同繁荣的道路,要求工人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求教育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给予民族地区实际需要的知识,提高各方面素质的知识,给予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
(3)协调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全面考虑。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经济时,要全面协调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成果反馈教育,教育、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对策
(1)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民族地区要尽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提高民族地区人民的教育意识,把教育发展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教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动力。
(2)改变教育资本投资模式,促进民族地区教育经济的特色发展。民族地区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其教育资本投资模式不应复制和复制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本投资模式。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本不仅要投资于一般的应试教育,还要投资于实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教育应投资于有助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如培养儿童对周围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民族文化的继承意识。职业教育应当投资于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
(3)解决民族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差,经济落后,不能吸引人才流入,应创造留住人才的条件。我们不仅要改善人才的工作环境,还要改善人才的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无后顾之忧。同时,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发展的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能量。促进人才科技成果创造的顺利进行。
(4)完善教育经济机制,使教育成果顺利转化为经济效益。民族地区教育机构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与企业共同创造价值,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际应用。同时,政府和企业要积极营造“官、产、学、研”相结合的内外环境,促进政府、企业与高校形成长期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使教育成果充分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的顺利进行。
- 上一篇:知识经济与教育技术
- 下一篇:诚信是学生德育的新要求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