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空间。环境教育是指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保护技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以湿地主题的儿童环境教育为例,从概念认同、环境建设、管理改进、课程渗透、教师合作、教师发展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观念认同
环境教育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其基础和核心是自然观察和自然体验,丰富儿童想象力,增强创造力,同时感受自然共生的基本互利原则,纠正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了解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环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儿童环境教育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导向,使环境教育真正成为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增强教师和儿童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环境建设
幼儿园走廊、主题墙、楼梯等环境布局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幼儿园儿童展览不时展示儿童环保作品,幼儿园外宣传专栏为儿童、家长、居民和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宣传,这些正常的环境教育为湿地主题课程提供了经验基础。
广东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是湿地资源丰富的沿海城市,拥有中国最大的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也拥有中国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广东省第一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绿塘河湿地公园。此外,水库、稻田、海水养殖场等人工湿地分布广泛,为幼儿园开展湿地主题课程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此外,我们还联系了湛江林业局、湛江环保教育中心、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等相关环境社会机构,为我们提供环境教育指导和相关科普知识。
三、提高管理水平
生态学校委员会由教师、家长和社区代表共同组成,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总结,领导和组织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与湛江幼儿园有兴趣开展环境教育,共同开展环境教育;在省市环境教育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在湛江机关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教师和岭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师生的广泛参与下,通过湿地主题环境教育研究提高环境教育质量。2016年10月,作者参加了广东省环境教育研讨会;2017年3月,我园举办了湛江幼儿园环境教育论坛;同年12月,作者参加了湛江环境教育论坛,发表了“儿童环境教育”的专题演讲。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每一次演讲都是对自己管理工作的梳理和完善,每一次听都是在吸收和反思,每一次实践都是在“做中学”。只有坚持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从湛江绿色学校到广东绿色学校到国际生态学校,我们坚持环境教育十多年,形成园区特色,一批教师成长为环境教育骨干,获得“国际生态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环境教育“种子教师”、湛江市“环保达人”等荣誉称号。
四、课程渗透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都是课程。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如洗手、吃饭时不浪费、不乱丢果皮纸屑、选择绿色出行等,以及幼儿园艺术活动、户外游戏、科学活动、体育活动、区域活动、走廊游戏、大量使用废旧材料、渗透环境教育的理念。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以湿地为主题的儿童环境教育采用主题――课程模块――课程计划的三级结构包括教育目标、知识点、适当的年龄组、季节、地点、时间和详细的活动过程。其中,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结合环境教育五个目标,即环境意识、环境知识、环境态度、技能方法、环境行动,结合3-6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目标要求;在教学时间上,考虑幼儿园集体教育的惯性模式和户外教育的灵活性,利用儿童的区域活动和独立游戏时间进行相关的扩展活动。
在湿地的自然环境中,孩子们去湿地公园捡秋叶,发现雄蕊里的小蚂蚁,闻到树皮和水果的味道,听风的声音,摸蚂蚁巢,寻找被昆虫咬过的叶子。在湿地主题环境教育中,通过图画书、故事、短片、生态游戏、实践经验和户外观察,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专注、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坚定的耐心和尊重生命的同理心。
自然体验是湿地主题儿童环境教育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如红树林体验游戏“呼吸树”、“小动物之家”、“红树林食物链等,儿童在红树林中扮演小海洋生物,通过轻松有趣的体验游戏与自然直接接触,体验最真实的情感,产生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直接接触,将影响,改变对自然一切的态度。
在课程实施中,注重儿童对湿地的认知特点,发现儿童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视角,是教学和课程发展的基础,也是自然教育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关键。课程计划主要采用“七步”方法,包括介绍――构建――实践――分享――总结――评估――扩展七个步骤,前五个步骤是针对学习者(儿童和家长)的教学过程,后两个步骤用于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的实践反思和调整。课程研究的主要成果――《生态湿地主题幼儿园自然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包含了30个生动有趣的活动案例,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教师、家长或环保志愿者)更清楚地了解自然教育的目标,围绕湿地主题,感受自然教育的跨境内容和形式,帮助他们开放或丰富自己的自然教育课程。五、亲戚和老师的合作
现代教育家长不能缺席,如稻田是人工湿地,广泛分布在湛江,教师、家长、孩子进入金稻田、触摸稻穗、闻稻香、看谷物、寻找水源、体验收获等,让孩子了解稻田的生长条件和环境,懂得珍惜食物,知道湿地有食物供应的功能,激发湿地保护的意愿。此外,儿童、家长和教师进入自然亲子活动,进入社区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世界环境日亲子表演,将亲子游戏融入环保理念;家长制作环保卡通上传到优酷,与他人分享;儿童自然学习清单,记录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这也是儿童成长档案中最珍贵的内容。2017年6月,家长和教师编导的儿童环保情景喜剧参加了广东省儿童环保艺术挑战赛,获得了儿童组最高荣誉“最佳艺术奖”。家长和老师的合作实现了“教育孩子、带动家庭、辐射社区”。
六、教师发展
湿地主题的儿童环境教育以研究小组的形式进行,如神奇的红树林模块,教师首先讨论该做什么(确定内容)、如何(活动设计与实施)、为什么(理论支持)最终形成湿地课程计划。
老师、孩子和家长一起走进红树林,寻找土壤中的洞穴,观察哪些生物生活在红树林的树叶和树干上,共同探索红树林的秘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红树林湿地环境,感知动植物的外观特征。在漫步红树林的过程中,我们并不局限于生物事实,而是关注孩子的感受和感知,关注孩子沿着红树林小径漫步时的“感受”,让他们停下来思考。通过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引导孩子了解红树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激发孩子热爱红树林、保护红树林的环境意识。
通过研究推动湿地主题环境教育内容的设计、组织和实施,提高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能力,学习和讨论环境教育的基本概念,加深对环境的理解和热爱,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上一篇:为生活而教育
- 下一篇: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