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伦理认知和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输入,“性”已经褪去了传统禁欲的面纱。对于性观念趋前、性行为活跃的90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性伦理认知更加多样化。一个针对湖南十所高校的1所―根据三年级大学生的调查,30%的性观念是传统的,70%是开放的。在沟通过程中,40%的人可以接受性关系,38.5%的人可以接受同居,14.07%的人可以一夜之间支持性支持,9.63%的人可以支持性支持。媒体关于女大学生从事性交援助的报道并不少见。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性伦理意识模糊混乱,传统性伦理约束减少,性观念更加开放,性方式更加多样化,网上性爱逐渐增多,婚前性行为增多。但由于缺乏性伦理教育,性研究主要依靠西方后现代伦理思潮,存在诸多不足。缺乏中国地方特色的性哲学,积极调查研究90后大学生性伦理,采取相关教育对策,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性伦理认知和教育的意义
近年来,对大学生性问题的研究已从同居、爱情、性行为、贞操、性犯罪等方面进行。中国人民大学潘绥明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和新世纪多次调查大学生的性道德,写了《性十年:全国大学生性行为跟踪调查》,首次调查了20世纪90年代初至10年间中国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1〕,随后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2008)和《性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21世纪中国性生活》(2014)研究了大学生的性行为、性关系、性伴侣和性教育,反思了中国性文化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性教育的核心是性伦理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学生性教育一般以班会、专题讲座、同龄人辅导、心理咨询等零散形式进行。对性伦理教育的系统探索,可以使高等教育工作者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使高校性教育更加系统、科学、有针对性、有效,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帮助大学生树立理性、健康、成熟的性观。2005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和《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条例》,取消了对学生婚姻的限制。90后学生的婚姻或生育不再受到学校的监控,有更多的性自由空间。然而,传统的婚姻伦理在开放的网络社会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学生追求金钱第一、性分离、杯水主义、泛性主义等,这些都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90年代后大学生婚姻价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根据湖南大学的初步调查,大学生的性犯罪问题很多,大学生因同居、试婚、未婚生育、人工流产、一夜情等问题造成的心理或生理伤害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因此,研究大学生婚姻伦理观的总体发展趋势,开设相关的性伦理课程,提供心理咨询,有利于帮助90年代后的大学生建立一个积极的_、成熟理性的性爱观、婚姻观,增加道德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有利于构建和谐大学的校园文化。对90后大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性伦理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尽快介入和引导学生的性伦理观念,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与异性理性相处的思想观念,最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明确禁止学生坠入爱河。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坠入爱河是一种普遍现象。1999年,第一台避孕套自动售货机进入清华大学,这引起了大学的效仿。21世纪以后,人们的性观念更加开放。2004年,成都大学教师建议将性技能写入性教材,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积极回应;木子美的性爱日记被称为“身体写作”,受到大学生的欢迎。2013年9月,北外“性别行动小组”筹备了戏剧《阴道之路》,并大胆宣称“只有讲阴道,我们的阴道才能真正被说出来,被理解和理解、“啪啪”、“师兄帮忙”等移动应用约会软件非常普遍。大学生参与“线上和线下性爱实践”的人数正在增加。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的性观念更加开放和先进,他们的性欲也更加强烈。然而,性的开放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失范和社会问题。2008年,为了庆祝毕业生裸奔和海南师范大学女生宿舍的照片,清华大学的学生被偷偷拍到网上事件,显示出大学生性道德的紊乱和缺失。因此,对90后大学生的性行为进行研究和教育引导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第三,有利于提高和创新高校婚恋情感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性教育一直处于零散状态,很少有系统的专业性教育课程有效引导学生性伦理。当代大学生网恋的即时性、虚拟性、互动性和匿名性给性带来了便利性和神秘性,也伴随着安全隐患;学生的失恋、同居、未婚生育、人工流产、一夜情、援助、性病等问题造成了无形的身心伤害,大学生的隐婚、网恋、同性恋、多伴侣等行为一直被忽视。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仅靠政治辅导员的单一教育或弥补性思想工作,很难形成对全体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合力。因此,有必要动员有利的教育资源,在高校建立立体的网络性伦理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健康良性的性道德观,从而完善我国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有利于中国未来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 上一篇:学生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平台建设
- 下一篇:90后大学生性教育内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