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意义
自1985年《义务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取向和目标追求。虽然政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尽职尽责,但效果并不十分乐观。我只讨论其中一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传授一般知识,即“教鱼”,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即“教鱼”还是“教鱼”?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应该如何批评“教鱼”和“教鱼”,教育教学应该如何回应,如何有效实现“教鱼”是每个研究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1、素质教育的意义
目前,我们对“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不同的看法,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从其“全面性”、“全面性”和“主体性”三个主要特征来定义的: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指注重全体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更注重全体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主体意识的提高、良好人格的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如:一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是指关注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素质。各方面是指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二是素质教育的全面性。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关注的是所有学生的素质,而不是少数学生的素质。也就是说,全面性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不让任何学生落后。三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主观主动性的良好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思想在我国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首先提出了“授鱼”和“授鱼”。老子说:“授鱼不如授鱼”,给人一条鱼只能解决暂时的需要,但教人钓鱼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个人的生活需要,我们可以理解真相,他警告我们:“给人一条鱼,不如教授@个人钓鱼的方法,给人鱼只能解决迫切需要,只能享受一次,不能解决长期生活的需要,终身使用,只有教钓鱼的方法才能终身受益。”我们把老子陈述的“教人钓鱼比教人钓鱼好”作为教育教学的隐喻: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简单地教学和灌输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方法好。这里的一般知识是“鱼”,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钓鱼”教师不仅要轻松地教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钓鱼”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的方向和目标。
三、对“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思想的教育回应
1.应试教育盲目崇拜“授之以鱼”
在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中生根发芽。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简单教学和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方法和基本能力的传播。
在中国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中,考试成为教师教学的法宝,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只有“入学率”是图片,家长问孩子“分数”,社会只有“名牌大学高学历”是追逐。在这种功利主义的社会状态下,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只是盲目地“考试”――考试内容,老师教什么,学生跟着学什么。在这种形式下,它不仅是教育落后的一大表现,也是对人性的极大破坏。大多数学生高三毕业填报志愿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家长直接决定孩子学习专业,并根据近年来就业最好的专业填报。以我自己为例。当我自愿填报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对什么专业感兴趣。我只是根据自己的分数填写我能录取的学校和专业。最后被会计专业录取后,我觉得自己不喜欢会计专业,甚至有点讨厌学习。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我真的很喜欢教育专业,喜欢呆在学校,喜欢孩子。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时,自然选择教育专业。然而,由于跨专业,我对四年的基础教育知识没有概念。在过去的三年里,我觉得我的学业负担很重,压力很大,基础很薄,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我想像我这样的学生不止少数,这就是应试教育对一代年轻人的破坏。同时,也暴露了应试教育下“授鱼”的弊端。因此,大多数学生对窗外的事情视而不见,只读“教材”,导致教师只读“教书”。
2.在素质教育下弘扬“授之以渔”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开始高举创新的旗帜。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也深刻认识到:“应试教育以知识积累和灌输为主的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教育重点要从学生能力的发展转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师生创新。学校应该教学生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学习方法”。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下,“授之以渔”开始轰动和成长。
素质教育要求人们在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仅仅依靠知识的简单教学和灌输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意义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倡导主体与主导相结合的作用。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钓鱼”的方法来实现自己。因此,“授渔”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主获取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多动手,多动嘴,勤于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
3.深思教育“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观点 正是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下,对“授鱼”的极大批评和素质教育下对“授鱼”的大力推广和倡导下,一些教育研究人员提出“授鱼不如授鱼”,期望迎合当前教育的暂时需要。也有一些工作者持“授鱼不如授鱼”的观点,他们意识到学习知识和方法的重要性,虽然这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对“授鱼”的否定态度和“授鱼”的独尊,但在一些人看来,它只是把教育从一个极端引向另一个极端,或者有点缺乏,原因如下:
(1)知识是根本,“教鱼”不能放弃。“教鱼”是中国传承了2000多年的教育,存在这么多年自然有其价值,从先秦到中华民国,如孔子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对待传统教育我们应该遵循“取其本质,创新”的理念,不仅盲目否认传统教育,也不能盲目追求新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过于形式化。
(2)方法是一种方法。虽然很重要,但不能夸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一定的百通技能和方法。如果我们只是夸大“渔”的功效,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如今,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教方法“授渔”,花样百出。乍一看很有道理,但效果不是很好。用“渔”的是老师不是学生。教师教“渔”并不意味着学生会“渔”。所以我们不能只夸大其中之一。
- 上一篇:考试作为当前教育测量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
- 下一篇:提出和发展“鱼渔同授”的观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