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教育论文>>教育理论教育扶贫与定向扶贫的辩证关系

教育扶贫与定向扶贫的辩证关系

作者:毕业论文网时间:2024-02-01 02:21:36阅读:196来源:本站

1、教育扶贫与定向扶贫的辩证关系


在有针对性的扶贫过程中,教育扶贫在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基本、先导和可持续的作用。


(1)定向扶贫的科学内涵


2013年11月,*********总书记访问湘西,首次提出有针对性的扶贫思想。*********书记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有针对性地扶贫,不要喊口号,也不要设定雄心勃勃的目标。”2015年6月,*********总书记赴贵州省调研。他再次强调,扶贫工作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要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提出扶贫开发“精准、精准、成败”。学术界对有针对性扶贫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概念界定:与过去广泛的扶贫相比,有针对性的扶贫方法是根据导致贫困的具体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准确识别、帮助和管理扶贫对象。


(2)教育扶贫的科学内涵


教育扶贫是指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进行教育资源投入和资助,使贫困人口掌握扶贫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素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彻底解决贫困问题的一种扶贫方式。


(3)定向扶贫与教育扶贫的辩证关系


目前,我国贫困人口7017万,其中大部分在中西部地区。除了交通不便和地理环境差外,这些地区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落后和人才资源匮乏。杨定玉认为,教育扶贫是定向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对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陶燕认为,在定向扶贫过程中,教育扶贫具有先导作用。要彻底摆脱贫困,防止贫困人口回归贫困,必须加强教育扶贫。傅友泉认为,教育扶贫在定向扶贫中起着基本的作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仍处于教育、思想和文化的贫困之中。教育扶贫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教育扶贫的必要性


Xi总书记指出,治贫先治愚。要彻底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必须做好教育工作,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让贫困学生享受良好的教育,防止贫困地区学生输在起跑线上。


(1)教育扶贫的功能


以赵红霞、谢洪荣为代表在文章中指出,教育扶贫有三个重要功能:一是虽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但贫困问题依然严重,长期贫困发展人们满足现状,遵守规则,新思想、新方法被视为“大逆转”,因此衍生出深厚的封建思想,代代相传,代代贫困。实施教育扶贫可以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从而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其次,虽然贫困地区教育扶贫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教学条件差、硬件设施缺乏、教学资源缺乏等诸多不足。不同贫困地区的落后程度不同,落后缺点也不同。因此,根据各贫困地区的特点,开展教育扶贫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三,贫困地区教师薄弱也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发展。贫困地区教师素质低下,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福利待遇差使教师不稳定。通过贫困地区教师培训、城市辐射和政策倾斜,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素质,扩大教师素质。


(2)教育扶贫的意义


在有针对性的扶贫体系中加入教育扶贫,不仅对传统扶贫理论的创新,而且对扶贫模式的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傅友泉认为,过去中国的扶贫模式单一,一刀切的扶贫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教育扶贫可以有效地改变扶贫模式和观念,为有针对性的扶贫提供理论基础。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要彻底解决我国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张翔认为,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不仅经济贫困和资源短缺,而且人才极其稀缺。实施教育扶贫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注重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高贫困家庭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且可以切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实施教育扶贫政策是实现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致富的最佳选择。王嘉义、冯清云、张金认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大力发展教育是治疗无知落后的根本途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促进贫困人口掌握生存技能,最终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包括学前教育三年行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贴生活费、高等教育学生补贴政策等20项,努力促进区域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使贫困地区学生也能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存在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首先,贫困家庭自身存在的问题。赵红霞、谢红荣在文章中指出,贫困地区的贫困家庭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文化素质低,生活水平差。贫困家庭的长期贫困使他们随遇而安,不愿接受新事物;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父母抱着“阅读无用论”的态度,不了解教育的作用,不鼓励孩子上学接受教育,用知识改变命运。此外,大多数贫困地区的学生也选择提前外出工作,浪费学业。


二是教育扶贫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张兵、孙云轩认为,首先,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不仅是因为经济落后和各种资源匮乏,更是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如何正确处理教育扶贫和贫困原因等理论研究还不够。其次,我国扶贫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主导教育扶贫、基金主导社会基金扶贫和非政府主导教育扶贫,但缺乏多元化的合作机制。最后,对教育扶贫的研究只关注一个主体,而忽视了扶贫对象,扶贫方法的适用性不足。第三,教育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根据重庆市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梁文正总结出三个问题。首先,扶贫政策追求“一刀切”,忽视了不同家庭的贫困程度。虽然重庆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补贴制度,但由于不同家庭的收入差异和贫困程度不同,在政策实施中,忽视了因人而异的准确原则,导致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平均扶贫政策,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问题。二是扶贫政策追求政府主导和社会援助的联动政策,缺乏资金协调,使扶贫政策不公平。此外,由于媒体对典型贫困的反复报道,这些家庭和学校被反复捐赠,而尚未报道的家庭仍然很贫困。三是扶贫政策追求目标统一,忽视不同地区的差异,难以实现效益优化。


最后,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傅友泉认为,贫困地区的贫困主要是由于知识、文化和科学的贫困,而教育的贫困是根本原因。贫困地区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资源存在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幼儿园、中小学数量太少,造成学生入学困难;二是办学条件差,教学楼破旧,学生住宿条件差;三是硬件条件差,缺乏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后,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低下。这些也是教育扶贫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