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论文科目分类


首页>>教育论文>>教育理论人文主义教育的流变与重申

人文主义教育的流变与重申

作者:毕业论文网时间:2024-02-26 01:52:16阅读:183来源:本站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简称UNESCO)发布了最新报告《反思教育:转变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这是继《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年)和《教育:财富包含》(1996年)这两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之后的又一个举措。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为适应新世纪全球经济、技术、社会和政治发展,“受人文主义教育和发展观的启发”,“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共同责任创造可持续的未来”[1]。在本报告中,UNESCO重申了人文主义教育,希望通过人文主义教育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实现新的发展模式。这一期望不仅挑战了我国强调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基于社会效率的职业主义教育理念、倡导专业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教育,也为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了解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变迁,了解UNESCO重申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不仅有利于看到当前人文主义教育的灵魂丢失,响应人文主义教育的呼唤,更有利于激发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实践UNESCO“反思教育”倡导,逐步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源性问题和本质问题。


人文主义教育的流变与重申


人文主义教育是指培养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教育。理想的人性观直接决定了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直接服务于理想人性的建设[2]。虽然随着宗教、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但关注人和“以人为本”的核心并没有改变。在新的发展时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文主义教育的重申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待人,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重新认识和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1)人文主义教育的变化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旨在摆脱中世纪神学对人的控制。随着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发明创造的日益增多,19世纪西方现代国家的教育体系开始建立,但科学教育占据了主导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开始衰落,刺激了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的兴起。二战后,受存在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影响,科学人文主义教育逐渐成为主流。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的本质是利用古典文化中反映人性的思想,对抗以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创造新的文化和世界观。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从批判经济学院主义教育入手,反对用体罚和严格纪律约束儿童,倡导运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强调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虽然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它扫除了中世纪经济学院主义教育的阴霾,在教育理论上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2.现代新人文主义教育。18世纪和19世纪自然科学和工业革命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且使人们对自然科学和文化知识形成了普遍的信仰。在一些欧洲国家,崇尚物质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和功利主义学校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育的重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强调书本知识的教学和“倾听”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现象,以德国教育家洪堡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兴起,旨在强调教育应促进整个人的发展,注重人性的自我表现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拒绝任何价值观,只强调实际利益,降低生活标准,坚持文化的功能应超过机械和功利主义。


3.当代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在进行经济恢复和建设,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然而,人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工业技术社会建立制度带来的压迫。他们不仅被各种精神压制,而且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教育方面,主智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很受欢迎。首先反思的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存在主义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强调个人意识、人文教学及其作用。随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人文主义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是对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回归,但忽视了科学教育。因此,20世纪末,为了解决科学与人文的冲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相信科学、崇尚人道的科学人文主义观。科学人文主义教育是以科学精神为骨架和基础,以人文精神为灵魂和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是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的融合。(二)重申人文主义教育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谈到21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时指出,“维护和增强个人在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并在《反思教育:转变为“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中提出,“未来教育应以人文主义为基础”[3],以下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目的:“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建设共同未来的团结和责任意识”[4]。


这种人文主义教育需要马丁·布伯和保罗·弗莱雷鼓励人们使用“对话”学习,“放弃异化个人和个人作为商品学习体系,放弃分裂和失去人性的社会实践”,“采取整体教育学习方法,克服传统的认知、情感和伦理二元论”;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和媒体素养”;重新解读和保护教育的四大支柱;重视“软”技能和“可转移技能”、“非认知技能”等。;要求“反思课程安排,倡导在尊重多样性和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形成人文主义课程”[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人文主义教育的重申不是对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根据当前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学习和教育背景提出的。因此,为了使中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申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为基本立场,反思当前教育,特别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职业教育,与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