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的核心特征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解释
STEAM的核心特征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解释
STEAM教育具有跨学科、趣味性、情境性、合作性、艺术性等核心特点[2]下面,笔者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解释。
1.跨学科性
建构主义打破了传统认知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现有知识与外部新知识“同化”和“适应”的新产品,最终形成了一个非结构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必要形成严格的直线层次,因为知识是由围绕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组成的,包括事实、概念、概括、相关价值、意图、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3]即知识结构从金字塔形向蜘蛛网形转变。形成的网络并不是固定的,当新的“网络”加入时,现有的网络将被打破,更复杂的网络将被重建。因此,知识应该是无限开放的。
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应该过于分类。各学科不仅要独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认识到知识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从一个到另一个,从另一个到另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既要有工程技术知识,又要有艺术美学知识。因此,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开设综合性课程。STEAM教育很好地实践了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内涵。STEAM教育的核心特点是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障碍”,不再关注特定学科或过于关注学科界限,而是关注特定问题、特定项目,强调利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实现学科界限,从多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角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中小学,教师可以围绕“水”这个话题设置STEAM课程,将语文中关于“水”的课文、思想品德中关于“节水”的美德、化学中关于“水”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地理中关于“水循环”的知识、物理中关于“水循环”的各种问题融入课程,实现学科知识的跨界与融合,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非常有益。
2.趣味性
建构主义打破了传统教学教学方法、替代教学策略,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何克抗教授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热情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实现当前知识的意义建设。”因此,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建构主义提出了一种“锚教学”教学模式,即教师教学应基于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索精神,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积极思考、积极构建认知主体的意义。这为STEAM课程提供了指导性建议。STEAM教育主要以项目学习和问题学习为基础[4]。在实施过程中,将多学科知识融入有趣、具有挑战性和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中。问题和活动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课程需要有趣。因此,STEAM教育应该在中小学实施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考虑如何使学习成为一件有趣的事情。
3.情境性
建构主义认为,生活中常见的是大量的非良构知识,可以说,在所有领域,只要知识应用于特定情况,就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提取现有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基于原始知识,构建图案来指导问题的解决。斯皮罗和其他人认为学习可以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高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应用于特定的情况下。[5]因此,知识需要在具体问题中重新创造。学生只有在不同的问题情况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而STEAM教育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STEAM教育具有情境特征。它不是教学生孤立抽象的学科知识,而是强调将知识还原到丰富的生活中,结合生活中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教学问题。需要注意的是,STEAM课程的情境应与实际情境相似,以解决??Q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目标。学习内容应选择真实的任务,不能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使其远离真实的问题情境。另外,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要复杂,反对两者必居一、二者择一的环境。学习是基于情境的,是一种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活动,也是建构主义对STEAM教育的启发。
4.协作性
建构主义非常重视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讨论和交流。“合作”和“会话”是建构主义的重要属性。如下页图所示,合作会话始终发生在学习过程中,合作在学习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假设的提出、学习成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构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习小组成员必须通过会话讨论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会话的过程,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是整个学习群体共享的,从而实现有意义的构建。
马诺新技术高中是美国一所实施STEAM教育的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被分成学习项目。每个项目结束时,学生团队应该在讨论组报告他们的成绩,每个学生每年都要做50分~65次公开演讲,毕业后,他们将有200次机会在舞台上发表演讲,报告他们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中国,大多数教师的STEAM教育仅限于机器人课程。如果把STEAM教育比作蛤壳,珍贵的珍珠应该是通过合作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维和流畅表达的能力,这也是21世纪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5.学术性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中,有一种“社会文化模式”,要求将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相关内容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力。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地添加大量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从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重新安排自然科学内容。例如,在中学物理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物理课程中的概念、命题、公式、定理等,还可以学习科学史、科学哲学等方面的内容,从而认识到科学的本质。
按照这一原则,艺术“A加入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理工科也就不足为奇了。艺术“艺术”A“涵盖广泛的人文艺术科目,涵盖社会研究(social studies)、语言(language)、形体(physical)、音乐(musical)、美学(fine)和表演(performing)等等。美国著名的STEAM教育学者格雷特·亚克门教授曾说过:“艺术加入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对这四门课程的良好补充,可以帮助学生优化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使用交流和语言艺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通过艺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和现在的文化和美学;学生了解人性、道德、自由和艺术,有助于了解社会的发展。”
- 上一篇:人文主义教育的流变与重申
- 下一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STEAM课程的整合模式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 [教育理论]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
- 语义检索模型的设计与优化语义检索概念语义检索是一种在语义网络上查询和检索的技术,也称语义检索为概念匹···[全文]
- [教育理论]深入学习本体论和语义检索
- 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字化步伐迅速加快,数字教育资源呈现井喷式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学···[全文]
- [教育理论]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
- 用语言塑造形象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雕塑等,通过塑造具体而感性的艺术形象,帮助读···[全文]
- [教育理论]文学史上的两种创作方法
- 作品成功的标志——典型标志俄罗斯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官员非常喜欢打鸟,节俭,并利用休···[全文]
- [教育理论]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人文思潮和文学
- 人文思潮和文学“人类是一件伟大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啊!多么美丽的外表啊!多么优雅的···[全文]
- [教育理论]自然主义是西方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
- 古典文学具有情节简单、结构紧凑的优点,但它束缚了自己,因为它把一些原本合理的东西变成了规则和戒律。同···[全文]
- [教育理论]书法艺术在现代创新的要求
- 乐泉是如此的简单和粗俗。说话,做事,不注意大开大合,看起来飞扬,但注意平和的语言,真诚的话语,方便人···[全文]
- [教育理论]纯文学作者的世俗关怀是最深层次的
- 作为一个在中国长大的作家,血液中没有宗教成分。那么,当他想与强大的传统世俗世界作斗争时,是什么支持他···[全文]
- [教育理论]写作就是不断打败他们的传统
- 对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展现了一个与我们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全新、陌生、难···[全文]
- [教育理论]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主要内容
- 受复古特征的影响,复古人非常重视”法“,关注的程度与复古人的文体意识成正比。七子派有很强的文体意识,···[全文]